科研條件
科研條件
研究生培養特色
1. 校行深度合作,共建“政產學研用”人才培養平臺
我校緊跟社會需求,與政府主管部門、行業組織、龍頭企業集團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完成學生的培養與就業。近年來,我校與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合作建立“北京市社會建設研究院”;與北京市人民政府信訪辦公室合作成立“中國信訪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與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合作成立“中國城市研究中心”;與北京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成立“首都城市治理與綜合執法研究所”,并獲批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首都城市環境建設研究基地”;與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建“北京市級中藥師承教育學科基地”;與北大世佳研究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合作培養中藥新藥研發人才;與北京工美集團、揚州工美集團、中國曲藝家協會合作,采用“現代師徒制”的教學方式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養項目。由此形成了各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聯盟,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社會服務三位一體有機結合,構建起“政產學研用”培養平臺,各研究生專業依托豐富的研究中心(所、基地)平臺,與行業部門開展相關領域問題研究,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
2. 導師雙師雙能,打造導師組+專家組聯合指導學生
我校擁有一支優秀的碩士生導師隊伍,導師主持參與大批國家級課題、部委研究項目、政府委托項目以及企業機構的委托項目,部分導師受聘為政府部門的咨詢專家、企業機構的兼職高管,及時掌握行業內發展的前沿狀況。此外,學校還聘請了一批國內外權威專家組成專業顧問及督導團隊,形成了一支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合理的導師隊伍,為碩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了良好保障。以此為基礎,采用“導師組+指導專家組”的研究生培養方式,即每名在校碩士研究生由一位學術導師和一位行業導師聯合指導。同時各專業成立指導專家組,通過系列講座、學術沙龍、小型研討會、課題研究等形式,為碩士研究生提供理論指導和學術發展支持。
3. 實踐教學優質,保障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質量
我校建有中藥與生物技術實驗中心(北京市級實驗示范中心)、北京3D打印研究院、社會工作文獻信息中心、社會工作實驗室、公共管理參與式教學實踐中心、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表演藝術實訓教學中心、藝術設計實訓教學中心、現代傳播實訓教學中心等。同時,學校擁有國家級、北京市級、校級百余家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為研究生的研究與實踐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4. 國際資源豐富,提供學生國際交流與學習機會
我校與歐盟、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丹麥、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同行建立了各種形式的學術聯系,學術交流頻繁。近幾年每年派出大量專業教師到合作院校進修訪問或從事合作研究。品學兼優的在讀研究生也可以通過學校的平臺,到境外短期訪學或到國外高校深造。
5. 獎助學金完善, 助力學生學習、學術、生活齊騰飛
我校與行業聯合培養單位合作開發科研課題,研究生在校期間可直接參與到各類研究項目中。此外,學校面向在校研究生設立校內科研課題項目,并給予經費支持。同時我校研究生設置有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和助學金,并設置研究生“三助”崗位,為研究生提供勤工助學機會。